欢迎来到湖南省典当行业协会!
总理强调守住风险底线,这些措施值得一看
2015-12-10 00:59:09   来源:   点击:
上述官方机构研究人士对本报指出,近一两年来由于财政等多种因素的掣肘,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和效能有所减弱。在他看来,强 ...

上述官方机构研究人士对本报指出,近一两年来由于财政等多种因素的掣肘,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和效能有所减弱。在他看来,强调积极财政也是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
 早在经济半年报发布之际,就有多家机构预测下半年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会集中在积极财政方面。

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,从综合铁路货运量、用电量和新增信贷三项指标看,下半年宏观政策可能最需要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。

事实上,在财政的发力上,上述三项指标近两月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企稳和回暖。有铁路系统人士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,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到位的情况好于过去,这也让目前的铁路建设完成进度远超过去同期值。

昨日,国家发改委率先披露的8月用电量数据显示,81~28日,全国发用电4633.4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.97%,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.54个百分点,比7月增速回升4.97个百分点。

货运方面,81~27日,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较7月份日均调度水平增加1.2%,呈现出趋稳态势。

尽管积极财政政策是近年来一贯的提法,随着地方债的大规模发行,“积极”更是有了可行条件。不仅如此,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公开表示,下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中还包括“适当扩大财政赤字”。

不仅积极财政蓄势待发,记者还获悉,多个重要经济部门都在进行政策储备研究,以备应付不同的情况。

发改委一名人士表示,有时针对一个问题会准备十几个方案,多层次多角度成为政策储备研究的方向,甚至一些发生概率极低的情况也被考虑进去。

守住风险底线

近两年来,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表态中多次强调“稳”的思维。这意味着,在稳定发展的同时,防范风险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。在28日召开的会议上,李克强再次强调,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,守住不发生区域性、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
近一年来,李克强曾就这一问题多次作出表态。例如,他在今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,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,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、区域性金融风险。

79日,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()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又说,有能力、有信心防止发生区域性、系统性风险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去年底表示,未来几年应该把风险防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。“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变到中高速的过程中,是各种矛盾、风险集中暴露的时期。”他强调,即使其他数据难看一些,只要守住底线,不出大风险,就是很大的成功。

刘世锦还表示,所谓“刺激政策”,实际上是中性概念,但现在有些被妖魔化了。增长速度下滑了,该刺激还是要刺激,但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,刺激是为了托底,不是为了推高。

 对于风险,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地方债务风险。在进一步的积极财政政策下,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不断上马、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,这一风险会不会扩大?

 目前,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,预计今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6%。根据新华社的分析,虽然86%的债务率并没有超过我国规定的100%的债务警戒线,但有人提出,对当前的债务率要增强忧患意识,不能盲目乐观,要保持警惕。

86%的债务率虽未达警戒线,但不乏地方债务率远超过100%,风险不容忽视。”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,要警惕平均数背后掩盖的地区差异,重点梳理甄别高债务率地区,提早化解风险。

 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审计室主任汪德华也提醒,政府债务控制不好,不光是财政风险,更主要是金融机构的风险。目前地方政府借债的最主要来源仍是银行,要警惕债务风险波及金融机构。

 金融系统风险完全可控

 由资本市场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,业界也颇为担忧。

 朱光耀2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,“当金融体系发生系统性风险,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。”他表示,中国不是唯一一个采取措施支持金融市场的国家,面对股市暴跌,美国、英国和其他国家也曾采取过应对措施。

 对于市场担忧一旦国家对于股市暴跌变得“不闻不问”,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,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余永定此前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认为,必须首先搞清什么是系统性风险。

 在余永定看来,系统性风险是涉及整个金融体系,特别是银行体系的风险。并没有证据证明,银行体系受到股市暴跌的严重影响,更遑论实体经济。

 这次股灾涉及场外配资、两融等问题,因而对银行体系肯定是有影响的,但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,股价的下跌会通过这些渠道导致银行危机。银监会在此期间也并未发声,似乎也说明银监会并不认为银行体系安全受到威胁。

 811日,央行决定完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,11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1.86%,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,并且在12日再度下跌近2%

 面对外界关注,李克强近日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,人民币汇率不具有持续贬值的基础。

 不可否认,眼下央行正面临维持汇率稳定与外汇储备下降的压力。

 “虽然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,但现阶段维持较高的外储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必要的。”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说道。但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下,要稳定汇率就需要消耗外汇储备。近期外汇市场每天成交量已升至400亿美元左右,虽然无法准确地知道400亿中有多少是和央行进行的交易,但贬值预期越强,央行所占比重应该越大,对外汇储备的消耗也越多。

 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也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表示,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存在,预计8月外汇占款下降规模会更大,而外汇占款减少导致国内流动性紧缩。

 他预计,8月份外汇占款下降规模可能更大,造成基础货币的被动回笼。“8月,央行通过各种方式净投放流动性超过3500亿元,降准再次释放中长期资金规模接近7000亿元,展现出央行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的决心和能力。”如果央行能够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话,谢亚轩预计78月份外汇占款大幅下降或者负增长的局面不会再出现。

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则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表示,不必过于担心。“既然汇率已经接近均衡,而且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汇率基本稳定,那么经过短暂的贬值之后,未来一段时间更有可能的是双向波动,就是说升值和贬值的机会是差不多的。”

马骏表示,央行已基本退出对汇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,只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干预来熨平过度偏离基本面的短期波动。未来即使央行需要干预市场,向两个方向干预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。

除外汇储备下降与维持汇率稳定的难题外,如何平衡汇率与利率的关系也是央行面临的棘手问题,尤其是在825日,央行再次意外宣布降息降准,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

 姜超认为,降息可能会加剧资本外流,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。短期来看,影响汇率、资本流动的是国家之间的利差和对汇率走势的预期。

对于央行此次“双降”的原因,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对本报记者表示,原因之一是为了保证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,而充足的流动性又是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底线 总理 措施

上一篇:专项过桥贷款效果初显
下一篇:专家: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变 增速仍居世界前列

分享到: 收藏